中学生迷恋网游对学习成绩影响大吗
感谢邀请。迷恋网游,就像去年颁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成人的一种判断,对于具体的某个学生,一不能反映TA本人的学习情况,二不能反映TA在网游上消耗时间的程度和具体用途。今时今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抛开了这些背景信息和最关键的主体~人,简单地说中学生迷恋网游一定影响学习,或者不影响学习,未免武断了些。
这样对你说吧!有以下几种原因可能导致学生的成绩
1、第一个原因。学生中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阶段,他门的思想如果是被网游占用绝大部分时间,那么他们很难再装进文化课;他们晚上大脑里面基本都是网络方面的东西,所以睡眠也不好,第二天上课,他们就更加没有精力上课。
2、第二个原因,因为网游他们会花费很多钱,所以他们平时省吃俭用把父母留给他的生活费,用来充值,网游这样一来经济方面有更加紧张了,有的学生还会想方设法去搞钱这样又没有心思学习了。
3、第三个原因,由于前期基础没有打好,一方面失去信心,第二个方面家庭可能也不是很和睦。用网游来逃避现实,在网游中找到自我,生活在虚拟世界当中。生活在一个人世界当中,他们对现实中的同学、老师,已经有厌烦感。所以基本是放弃学习的。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中学生迷恋网游对学生成绩影响大吗?”
这个不一定的。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喜欢网游,尤其男孩子。引导好的情况下,可以不影响学习成绩。
一、适度原则要坚持。
现在多数男孩子喜欢玩儿网游,相约一块儿玩一场网游,似乎成了他们的交往方式。但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比如周末,一天一次,一次不超过2小时……要给孩子限定清楚。
这样的话孩子应该可以接受,合理的安排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应该不会有不利影响。
二、放纵无度不可行。
鉴于网游的吸引力和孩子们自制力,任由其去玩儿必然造成恶劣影响。家长一定要为孩子把握好“度”!
三、督促监护不可少。
若是“一刀切”不让玩儿,恐“物极必反”。
若是“一味溺爱”纵情玩儿,恐“沉迷成瘾”不可管。
所以,家长一定要多讲方法,巧应对,为孩子健康成长护好航!
家长辛苦了!
不邀自来,教育相关从业者:
孩子迷恋游戏,多半是会影响学习!
为了杜绝这种影响,家长可能会选择严控孩子游戏时间,阻断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非常敏感,不断重复焦虑,孩子也很容易和家长对立。
其实,应该平常心看待孩子迷恋网游。就像有些人爱球赛,有些人沉迷追星一样,网游既然如此普及,家长靠自己的力量与大的网游公司对撞,必然无力。
家长们切不可硬碰硬,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1,亲情
2,肢体语言
3,即时实物奖励
4,未来梦想搭建
孩子觉得自己以后可以去打比赛,读书有什么用,又好玩又刺激,父母逼孩子寒暑假去打打工,让孩子体会体会这个社会的现实,孩子自然就知道游戏并不能改变自己什么,只会让自己上瘾
孩子读初中了总是爱在手机上看小说怎么办
1.没收或恐吓他,再看就不许用手机了.(这是最烂的办法)2.支持他去写小说,告诉他你看得多了,自己也能写小说了.3,如果看的一些无聊甚至低俗的小说,大不了先让他看,看着看着,他自己会烦的.你可以列举一下小说里那些俗套的情节,让他也觉得那些东西很俗.4.如果看的是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小说,你最好跑去书店,给他买回来书,至少对眼睛好.(你买回来再告诉他,我可是找了好久才找的这书的,还有什么别的书想看,告诉妈,妈给你买)5.孩子看小说一般都是很无聊,没事干.如果给他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可以转移部分注意力.最后一点:不管怎样,不能打孩子.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第五人格怎么办
游戏自从诞生以来就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每个成年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曾经自己是怎么迷恋游戏的大家都很清楚。相信那些曾经迷恋游戏的人在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的时候也是十分的苦恼。其实要想让孩子摆脱游戏的吸引,就要知道导致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其实主要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很寂寞。带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很多家长是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孩子如果能够自己玩耍,那家长就会得到片刻的清闲。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尤其是80后和90后家长很喜欢让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或者平板,这让孩子会很老实,一个人就能玩,不用家长操心。其实这就为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沉迷游戏的种子,等到上学后很多孩子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后一直想着游戏。
2:家长的错误引导。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的开一局游戏,比如玩一把王者荣耀,现在甚至很多40岁以上的人都在玩,这就给自己的孩子一个错误的引导,爸爸妈妈能玩,我为什么不能玩,所以很多孩子是在家长的错误引导下才开始玩上游戏的。
3:周围的不良环境。有的孩子身边的朋友都很多迷恋游戏的朋友,他们在玩游戏的同时就在影响着你家的孩子,因此作为家长应该留意自己的孩子和什么的孩子交朋友,如果发现自己孩子的朋友有不良嗜好,就要及时制止自己的孩子与其接触。
总之,孩子有任何的不良习惯都不要第一时间埋怨孩子,应当找到导致孩子玩游戏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孩子早日摆脱游戏的吸引,回归正常的生活!
首先我要问你,中小学校一般都不准孩子携带手机入校,你给孩子买手机的初衷是什么?可能大部分家长的答案都是“方便联系”,应该没有家长会说是“方便孩子上网”吧?
既然学校都反对孩子带手机,你干嘛给孩子买手机呢?好,就算学校不反对,家长为了方便联系,那为什么不给孩子买一个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机呢?如果你说,功能机是老年人用的,那你就错了;如果你说功能显得太落伍了,那你更错了。我认识的学生中,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有在使用功能机的,注意,是现在,不是过去!而在我认识的学生中,这些使用功能机的基本上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你能说这些孩子的家长落伍了吗?如果要说落伍,这些孩子的手机可能的确落伍了,但你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和对待孩子的未来上,更加的落伍!
智能机和功能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智能机可以上网,而功能机不能上网,莫非你就是想让你的孩子课余时间多上网?如果不是,干嘛要让他的手机拥有上网的功能?
错,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的教育孩子的观念!
我的孩子读书期间,我允许他每周周末自由支配电脑两个小时,周六和周日各一个小时,电脑上专门给孩子分配了一个帐户,设置了定时打开。必须要到时间点了,他的帐户才能打开,时间一到,电脑自动关机。根本不用家长去操心。
读书期间,我同意给他一台功能机,但他不要。直到上大学,才买了智能手机。我的一个亲戚,现在读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全年级前茅,但他一直用的是功能机。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家长一味地责怪孩子不听话,往往就没有想一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误区。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了巫婆学跳神”,如果家长都没有一个良好的观念,怎么来教育孩子?
游戏自从诞生以来就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每个成年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曾经自己是怎么迷恋游戏的大家都很清楚。相信那些曾经迷恋游戏的人在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的时候也是十分的苦恼。其实要想让孩子摆脱游戏的吸引,就要知道导致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其实主要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很寂寞。带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很多家长是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孩子如果能够自己玩耍,那家长就会得到片刻的清闲。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尤其是80后和90后家长很喜欢让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或者平板,这让孩子会很老实,一个人就能玩,不用家长操心。其实这就为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沉迷游戏的种子,等到上学后很多孩子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后一直想着游戏。
2:家长的错误引导。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的开一局游戏,比如玩一把王者荣耀,现在甚至很多40岁以上的人都在玩,这就给自己的孩子一个错误的引导,爸爸妈妈能玩,我为什么不能玩,所以很多孩子是在家长的错误引导下才开始玩上游戏的。
3:周围的不良环境。有的孩子身边的朋友都很多迷恋游戏的朋友,他们在玩游戏的同时就在影响着你家的孩子,因此作为家长应该留意自己的孩子和什么的孩子交朋友,如果发现自己孩子的朋友有不良嗜好,就要及时制止自己的孩子与其接触。
总之,孩子有任何的不良习惯都不要第一时间埋怨孩子,应当找到导致孩子玩游戏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孩子早日摆脱游戏的吸引,回归正常的生活!
我们不能够一昧的对着孩子打骂,不了解情况就主观臆断下结论!谁曾经都是孩子,有过童年!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很正常的,但是沉迷游戏对孩子的毒害就很严重了。
以我自身为例子吧,我在初中的时候,很喜欢玩CF,那时候每当放学,我都会拿着父母给的早餐钱跑去网吧打上几盘,然后回家还骗父母说是在学校做作业,当然,我觉得我父母是知道的,但是父母并没有拆穿我,毕竟那时候学习成绩还好。
但是任何游戏都会有玩腻的时候,再后来我迷上了LOL,那时候每天晚上我做作业会把门关着,其实我是在房子里偷偷地开电脑。期间被父母发现过好几次,也被骂了好几次。但是都无济于事,一有机会,我还是会开电脑。
后来我长大了渐渐明白,过度的游戏使人丧志。
现在我的看法是:要让孩子不玩游戏,首先就要知道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玩网游的目的大致分为四种。第一,为了和游戏中的好友一起聊天,在网游中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快乐。第二,为了玩出一定的成就,为了在游戏中让大家认可自己。第三,纯属娱乐。
第一种情况,可以思考下自己的情况了,孩子肯定在现实中并不如意,想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父母没有付出了充足的时间来陪孩子,还是孩子在生活中没有同龄玩伴或者是有没有被同学欺负不愿意和他玩。
对于第二种情况,既然是为了一定的成就,那假如父母帮忙寻找一种同样能给他成就感的运动代替游戏呢?比如篮球,足球等运动,让他在团队配合中享受胜利的喜悦同时也获得一堆朋友。
对于第三种情况,这种只能采取控制时间。把原先较长的游戏时间分成有休息间隔的几段。了解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鼓励孩子接触其他能带来快乐的东西,比如下象棋等也能娱乐。
综上,我认为,要让孩子不沉迷游戏,最重要的是理解。
孩子沉迷于手游肯定不行。影响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人格,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一是教育孩子怎样用手机为孩子们服务,尽量做到不玩手游。二是加强监督,在家长们的眼皮子下使用手机做什么。再不行,不准孩子使用。
怎样防止中学生沉迷手机游戏
每天规定玩两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控制自己的时间观念,这些都要交给孩子,该做什么事的时候要先做。我一般一个星期着玩一到两次。有时候不玩,可以跟孩子谈话,这样是对还是好的。
我觉得是给他每天规定时间,时间定制在两个小时以内,但是也要给孩子留出娱乐的时间回来,这样可能对孩子的身健康,有好处 如然和一妹的学习而不娱乐的话,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初三学生沉迷手游,反锁门天天熬夜打游戏,不洗澡不洗脚不漱嘴不脱衣,学习下降,怎么办
趁他上学去了,假装家里被盗了!跟家里所有亲戚串通好,然后带着他去借钱,让亲戚给他脸色看!最后借不到钱带他去工地搬砖!我姑父就是因为我表哥不想上学,带着我表哥去我姑父的工地搬砖,挑水泥!我姑父当时的个小包工头,把我那表哥累个半死!回去复读一年初三,然后一直发奋到大学!现在在福建都买房了,当医生的!
听你这样一说,的确比较棘手,但是再顽劣的孩子都有惩治他的方法。只要花费耐心去观察和寻找,从细节入手,不可人云亦云。
孩子的问题不是国庆节才有的,应该是近期以来一直如此,从表面上看是孩子邋遢,玩手机,不思进取,而且还叛逆,实际上呢?这是父母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妥协与让步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你必须要下定决定去进行自我改变,而后再去要求孩子去改变。或许你很奇怪,父母要改变什么?从你的字里行间,我能看的出来,你对孩子是相当的溺爱:
凭什么孩子在家可以把门反锁?
谁允许孩子坐在床上吃饭?
早上起床迟为什么不掀开被子?
这也不听,那也不听,那为什么还要照顾他?
迷恋手机游戏,为什么不给他断了网络,收了手机?
1、你们夫妻要配合起来,一个下狠手去管,一个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依据夫妻和体力,让强势的那一位直接对孩子采取措施,收缴手机,断掉家里的网络,早上按时起床,不起床直接掀掉被子拖起来,不好好吃饭就不给他吃饭,如果继续锁门直接将房门的锁给卸掉,同时还要正气凛然的告诉孩子:现在不努力,将来靠什么养活自己,你真想去工地干活吗?就是去工地干活也要体力,像你这样整天玩手机,缺乏锻炼也是行不通。
极端之人用极端之法,我不奇怪学生沉迷手游,因为确实很吸引人,但我奇怪的是学生已经到了堂而皇之沉迷的地步。在家里反锁门熬夜打游戏,这种姿态比他沉迷手游一事更让人心痛。瞒着家长玩,起码还心有敬畏,但这么明目张胆,意味着孩子已经笃定了家长拿他没办法了,说白了,家长被孩子拿捏得死死的,这是最可怕的!
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当然,说问题是跑后跑,我们只说如何试着去扭转这种情况。
第一,让孩子看到家长的态度。
题主说动手打,担心适得其反,耐心沟通又不听,这是事实,但也不能因此就露怯,你必须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底线,比如我可以容忍你玩游戏,但你成绩不能退,或者你成绩如何无所谓,但你熬夜就是不行,底线一旦告知,就不容被打破。
第二,和孩子开诚布公的谈,干脆明了的问孩子的底线。
家长先告知自己的底线,然后让孩子说自己想要的,底线在哪里。如果孩子的底线并不过分,比如不提退学玩游戏这类的,那就说明还有得谈,大家还是可以坐在一起商量的。那姑且先在某个框架范围内商量一下,确定了双方底线,接下来就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
第三,如果孩子态度坚决,不让玩就跳楼,那就只能采取极端办法了。让他玩,监督他,给他吃给他喝,让他不停的玩。既然玩,那就办休学,想玩,咱就玩职业的,网上请个该游戏的高手给他指定玩游戏的计划,每天必须玩够多长时间,达到某种程度,达不到不准吃饭,不准睡觉,第二天加练。让他把玩游戏变成和学习一样的事,每天有人监督,有人布置作业,有人制定规划,要求必须怎么玩怎么玩!
这样一来,孩子可能会浪费一年时间,但强制式的玩游戏足以让孩子再难享受游戏的乐趣,据此以毒攻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至少,要比把孩子送去临沂交给杨教授要仁慈得多!
如果这样还不行,那还是请心理医生介入吧,或者等下去,也许某一天,他就突然明白游戏其实了无趣味了。
从题主的语气上看很是着急。家长心理落差很大——孩子成绩原来很好,现在因为手机,孩子成绩很不好;家长和老师都和孩子沟通过,可是没有效果。
家长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件事——孩子的健康和孩子的前途。很显然家长还是没有抓住重点,孩子的问题是心理困扰,而不是眼睛近视的健康问题,和没有一个好的高中可上前途问题。
1、了解沟通的意思
家长和孩子沟通,沟通的内容是什么?你确定你们是在沟通?还是十分钟家长老师说了九分多钟,孩子只是低着头,偶尔说了声,嗯。
沟通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学习,劝他如何学习,和你对他未来的担心。
是不是都是家长在说,就叫沟通?只有双方都再说,才叫沟通。还是听听他怎么说,是因为失恋了,老师训斥了,还是做什么囧事,被人撞见了。还是家长失信了——答应他的事,没有实现,让他失望了?很显然孩子还没有说原因,这意味着家长还没有打开孩子的心。
2、了解一下痴迷
因痴迷从本质上来说,是逃避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是生活比较单调——生活中只有学习,没有体育,娱乐,没有人关注他这个人,有的也许只是关注他的成绩。如果他生活丰富多彩,即使玩游戏,也不会迷上游戏。
说上面那些内容,主要是想先让家长理解孩子。要让孩子说,才可能解决问题。要让孩子说,需要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修复关系。
3、家长的转变
这个和我侄子一样,所谓的你想和他沟通一下,他鸟都不鸟你,初二的时候基本都是废了,初二快结束的时候,我和他妈妈只能强行没收手机卡,断其网络,呵呵,一米八的个子,180斤,妈妈根本抢不过他,父亲长期在外工作,辛亏我比他还壮,抢不过我,他哭由他哭,闹由他闹!我们一家人统一意见,也做好防范,定制好底线,游戏可以玩,但要有时间限制,每天不能超过2小时,晚上11点必须睡觉上交手机和电子产品,严禁带手机回学校,作业必须要完成,能做到了还可以有相应奖励,目前效果有一点,不过还是斗智斗勇啊!
首先第一点,家长不能放弃,而且要统一战线,做好过激行为的防范措施。第二,定制好底线,孩子变成这样和家长有很大关系,很多情况是家长底线一再退让导致孩子进一步突破家长的底线,到了形成破罐子破摔的结局。第三,一定要保持沟通的渠道,家长不要去打,骂,讲明道理,这是对他负责任,而不是推他进火坑,其实这么大的孩子了,道理是懂的,只是他不愿意去听,以自我为中心罢了,如果他愿意沟通,大家一起定制行为规范,孩子家长共同执行!这点很重要的,这里不但孩子的规范,家长的规范也要列出来哟。第四,给孩子更多的关心与陪伴,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改善亲子关系,例如,出游啊,出去走走看看,吃点好吃的东西,父母最好能一起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有时候道理讲多了会烦,这个尺度把握好很难,但不要放弃,让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和工作的艰辛。最后,孩子有进步要多鼓励,学习上的要求尽力满足,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能自己一天到晚玩手机啊,打牌啊。在执行强制措施的时候要留好余地,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好处和希望,不能让孩子感觉到绝望哟,也要听听孩子的要求,但不能完全由着他,规则是共同定制的。目前我哥已经暂时辞职回家陪伴孩子了,情况有所改变,起码成绩提高了不少,虽然不能所完成逆袭的成功,但家长不要放弃,也不要太过激,希望能对您家孩子有所帮助吧,一点个人经验。根据不同的孩子情况也许不一样,但一定要用心,理智的对待孩子。
讲个我初中发生的事:那时候也是初三,班级里也有同学不爱读书,整天无所事事,更可怕的是喜欢赌博,虽然都是一毛两毛,最多也输个一两百。这时候老师发现了,然后在一天升旗仪式结束后,校长宣布了件事:从今天起,老师轮流和那几个喜欢赌博的学生赌,用现金,什么事都不用做,就一直赌。然后现在把准备好的三万人民币发给那几个学生,带到办公室去赌了。之后,虽然那几个学生虽然成绩没有提升,但是,不赌了!问为什么,那些同学说,一连几天一直赌,现在看到扑克都想吐!
先不说那时候校长的做法违规不违规,但是效果是达到了,其实那几个同学的学习成绩已经是不可能提升了,校长也只是不想他们有赌瘾,我校长一直提倡的就是先做人,再学学问!
你也可以试试这个办法,找人陪他玩,玩到他吐为止,而且还是要那种厉害的,一直虐他,要不然就是很菜的,一直坑他,让他对游戏失去兴趣了,自然就不会一直沉迷!最怕就是不上不下,一直都有个奋斗目标!
你尝试融入你孩子的生活,也许就会发现改变他的想法并不是很难,为什么会有代沟这个说法?不就是老一辈难以接受或者是无法理解年轻一辈吗?